欢迎访问九游体育基础设施有限公司官方网站

成功案例

新闻动态

联系我们

电话:400-123-4567

手机:138-0000-0000

邮箱:lygnlsy@163.com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88号


成功案例

九游体育官网入口体育场地设施大全11篇

  • 作者:小编
  • 发布时间:2024-07-04 07:33:54
  • 点击:

  九游体育从2001年北京申奥成功开始,群众体育由此进入了发展热潮,直接导致场地设施供不应求。尽管物质生活水平的日益丰富,国家不断的促进群众体育场地设施的扩大,但这一问题依旧未得到缓解。这种状况出现的重要原因是我国人口基数大,有限的场地设施难以满足群众对体育运动的需求。在研究过程中,笔者通过查阅众多与群众体育场地设施相关的资料发现,《英国大众体育场地设施的供给、管理与使用》中有这样一句话是值得深究的,它指出“大众体育的参与离不开作为前提和基础的体育场地设施,而在正确的地点提供正确的场地设施,是促进群众参与体育的关键。”[1]就在正确的地点建设场地设施这一点而言,我国目前也面临着很多群众体育场地设施没有建设在正确地点,造成物力资源和财力资源浪费等一些问题。

  当前体育场馆存在的普遍现象是室外场地建设的地理位置不合理,有部分体育场地建设在相对较差的自然条件和人为条件下[2]。到目前为止,我国人均体育场地面积大约是1.5平方米左右,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国家政策的鼓励,体育人口的数量逐年增加。就目前的情况来看,高楼大厦与日俱增,可供选择建设群众体育场所的范围变小,以致于部分社区选择建设运动设场地的位置不合理,主要体现在群众活动的基础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在马路或者是高架桥两侧的开阔地带,如果在天气条件较差,在加上交通噪音和汽车尾气的影响,进行体育活动所需的空气质量便不符合群众体育锻炼的要求。因此,在正确的地点提供场地设施是至关重要的。

  中国人口众多的特殊国情,不仅造成群众体育健身场地缺少,还出现群众开展健身活动时,场地范围小的问题。常出现抢占位健身场所的现象,例如新闻报道两支队伍广场舞大妈队伍因为争夺场地发生冲突,归根到底是群众体育场地设施不足的问题。有的群众体育场地设在离社区较远的地方,不方便群众进行体育活动,尤其是老年人和残疾人。在群众体育场地建设的过程中,很容易忽视是否能用得上、愿意用这些场地[3]。《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明确指出:促进重点人群的体育活动。这里所指的重点人群就包括了老年人和残疾人在内,体育活动场地距离远,会增加这两类人群的健身难度,给他们的生活带来诸多不便。

  从群众体育建设地理位置不合理中侧面折射出资源浪费的问题,政府、企业、社区及各界人士建设运动场地是为了更好的服务于群众。规划场地,建设体育场所,购买体育器材,这些过程的执行都需要资金,但是资金与器材的投入是否能真正起到为群众服务的作用,关键还是在于广大群众是否用得起、愿用以及用得上这些场地设施[4]。因此,选择一个正确的地点决定了财力投资与物力投资是否值得。如果场地设施建设位置不合理,会导致运动场地无人问津,投资的体育器材不能得到利用,直接造成了资源的浪费,也从侧面反映出投资不合理,俗话说:钱要用在刀刃上。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有效地利用资源才能为群众体育的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在笔者看来,当前我国群众体育场地设施的现状不容乐观。广大群众参与运动的目的是为了锻炼身体,增强体质,优良的环境及设施对群众广泛参与体育运动有着良好的诱导作用。场地设施的建设对群众参与体育活动的动机有重要的影响[5],在环境质量差,场地拥挤的情况下进行体育活动,不仅会对身体带来负面影响,也违背了广大群众进行体育锻炼的初衷,对这种环境和建设位置不合理的场地设施,大多数群众都会不会选择。除此之外,还会造成群众纠纷、器材浪费等问题。由此可见,我国群众体育场地设施的现状需要调整和改善,虽然数量上不断增多,但是依旧不能满足群众对正确体育场地设施的需求。

  (一)政府和企业要高度重视群众体育场地选择存在的问题,建立以政府为主、企业为辅的一体化管理机制,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

  (二)规划场地大小及场地用途,减少广大群众在运动中因场地问题而产生不必要的纠纷。综合利用场地,结合科技发展,采用创新的方式设计可变换的场地,提高场地的功能、开放和使用率。

  (三)加强学校体育场馆和政府管辖的体育中心的对外开放程度。尤其是各大高校c体育中心,在保证学生安全的基础上提高对外开放率,加大开放力度既能为群众体育提供场馆又能为学校带来经济收益。

  (四)在场地建设时减少浪费,综合利用场地器材与资源。考虑器材配备齐全的同时,需要注意投入和成效是否成正比,以便充分发挥体育场地设施的作用。

  [2] 魏华,权德庆,雷福民,等.中国群众体育场地发展变化及驱动力研究[J].体育科学.2012(7):3-8.

  体育场地及设施是学校体育教学、课外体育锻炼和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顺利完成学校体育任务的前提和保障。目前对诸多的农村学校来说是面临的实际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如何合理有效的开发利用就显得十分重要。

  在我国,由于受传统竞技体育的影响,很多农村学校的场地是依据成人化的练习格式来设计的,这样做其实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兴趣爱好,同时对我们这样场地小、班级多的学校就更是一种制约。如何才能更加合理的开发和提高场地的利用价值,有待同仁去思考、去实践。下面就本人的一点心得与大家共同分享。

  这是一个长24米宽16米的长方形场地,场地每4米处相互垂直交叉形成了24个小方形场地,小方形场地正中又有一个菱形的图案。在这个场地中可以进行不同的教学内容。如1:上足球课时,学生先站在1号位置向前做直线、曲线运球,也可以把最后一小块场地当足球门练习射门技术。如2:上身体素质练习课时,学生可站在2号位置成体操队形拉开距离,进行加速跑、往返跑,蛇形跑、对角线跑及跑走交替等练习。如3:上跨跳练习课时,依据小方形场地把折叠垫放在菱形的图案上,进行跨横垫、跨纵垫、跨立垫的练习。如4:场地内可以进行网鱼、跳拍追人、拔河、老虎和狮子等游戏。如5:上投掷课时这块场地是绝好的场地,因为学生每一次都可以清晰的看见自己投掷的远度,这样清晰地线条还可以不断激励学生的练习斗志。

  由于各个地区存在教学资源不平衡,文化经济发展不平衡,各学校的体育设施配备水平和情况也不相同。在条件相对艰苦的情况下,做为一名体育教师就更应该积极主动的去研究和开发现有体育设施的价值,发挥其多种功能。新课程改革强调要注重学生参与的过程,培养学生乐于探索、勤于动手的能力。在设施紧张的情况下还可以自制教学器材,缓解教学压力,保证教学任务。下面就简单列举一些设施的多种使用方法以供大家参考。

  从调查中得知,新城镇体育公共服务在体育组织方面存在不足,广大群众对于体育健身需求与组织指导服务之间仍然存在较大差距,具体表现在体育活动的组织较少、活动种类单一。绝大部分居民都是自发的参与健身活动,主要是大众健身操等。从访谈中了解到,居民普遍希望能够举办一些平民化、休闲娱乐性质的体育活动,在锻炼身体的同时能够加强彼此直接的交流,增进邻里之间的感情。

  在推进新城镇体育公共服务发展过程中,政府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要按照城乡统筹发展的要求,完善体育公共服务管理体制,市、县、乡镇、村要统一协调发展,各级政府各负其责,落实到位,确实保证在新城镇化建设当中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完整构建。加强对体育健身的宣传,提高广大居民的健身意识和知识;建立和完善城镇的各类体育组织,切实提高基层体育组织的指导能力;建立城乡协调发展的体育公共服务绩效评价与监测体系。

  要多渠道拓展资金来源,增加资金筹集渠道,政府、企业、个人共同出资,为新城镇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构建提供资金支持。增加专项资金的管理和预算,有计划、有步骤的按照新的硬件建设的标准,并通过资金和时间的积累,若干年后一定会实现新城镇体育场地设施建设的目标,并且按照居民日常活动和管理经费的需求进行资助,为新城镇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和完善提供资金支持和保障。另一方面,积极整合体育资源,充分利用辖区内学校和企、事业单位体育场地、设施,提高场地设施的开放程度,充分共享和利用各级学校和企、事业单位的体育资源,增加新城镇体育公共服务供给。

  高校的体育场地设施比较与其他的社区、小区,居民区而言是相对比较充足的,而且非专用的空地也相对较多九游体育官网入口,且环境优雅、绿化充分、边缘空地充足,是进行体育活动、休闲的理想场所.也是周围企业事业单位职工、退休人员、中老年人余暇时进行健身和锻炼身体的理想场所。目前,我国各省市高校的体育资源的空间特征对于群众锻炼的身体状况、锻炼需求及城市基础建设等,具有其他标准的体育场地设施不可比拟的优势和重要性。

  据调查了解可知,我国大多数地方的高校所属的体育场地设施中,完全对外开放的不足10%,部分开放的不超过40%,不开放的占50左右%。这也可以说明目前高校的体育场地设施在群众体育和全民健身运动中并没有发挥其重要的作用。高校的体育场地设施比较于社区来说设备相对完备,条件优于一般的社区的体育设施,在不影响高校正常的教育活动之余,对外有条件的开发体育场地设施九游体育官网入口,这样既可缓解和减轻社区体育场地设施不足的问题,这样不但可以增加学校的收入和运营资金,又可以增加对学校的体育场地设施的资金投入,因此,采取灵活的措施发展高校体育场地设施的运营情况外,也可以缓解社会的需求状况。对外开放部分高校的体育场地设施将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经过数百年高等教育的发展,国内各高校体育场地设施都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是要满足日益扩展的大学生文化生活和体育事业发展、实现社会经济持续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刚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2.1逐渐提高各个高校的体育场地和设施数量和规格,目前的调查数据显示高校体育场地设施基础建设的比例严重低于国家的各项的规定指标。我国第五次场地设施数据显示我国高校的体育与场地设施占全国场地设施的67.7%,是主要的体育运动场所。在表一中可以得出,九江市高校的体育运动场地数量只占全市的场地数量的58.55%,没有达到全国的指标。

  2.2国内大多数高校的体育设施档次相对于偏低、功能结构单一,尤其是相对竞技体育发展的要求设施结构条件差、档次偏低、功能单一、种类构成失衡、分布不均,存在着不少问题,学生与体育健身的条件,在档次、规模九游体育官网入口、种类都不能满足学生的基本要求。

  2.3高校的场地设施的数量上分布不均,开放时间短。经济比较发达的地方占的场地面积和设施优于经济相对缓慢的地方,由于各各个高校所处得地区相对不同,经济带也不同。经济是决定一个地区的发展,这也就导致了各个高校的体育场地分布不平衡,对外开放的时间也会缩短。

  2.4利用现有的建筑修建体育场地设施,在各个高校中,很多的教室,比如是老的建筑等都可以运作为体育场地的一部分,在其他的国家也有类似的实例,例如,英国有用教堂改造为文体中心,荷兰有用煤气库改造成的体育馆,芬兰有用防空洞改造成游泳馆。这种体育设施的优点是可以以低价位和良好的场地质量受到附近居民的欢迎和喜爱,并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

  随着体育运动的越来越受欢迎,也在2008年奥运会的大背景影响下,学校领导应高度重视高等学校体育教育工作的发展,充分关注学校体育场地设施不足的现状,在思想上改变对体育教育的忽视,逐步的改善高校的体育场地设施以保证学校的正常需要,保证广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如今体育场地设施在高校的位置越来重要,改变观念,增强体育意识,以顺应当代社会教育发展的潮流。

  经费投入是高校体育场地设施建设的重要因素,只有保证经费的投入到位才可以保证高校的体育场地设施建设的完成。学校领导应该充分关注学校体育场地设施不足的现象,加大体育经费的投入力度,逐渐改善高校的体育场地设施不足的现状。

  高校应充分利用各个校区的地方特色、开放学校现有的有限资源,采取多种的渠道来开发利用场地,运用各种正规手段来弥补体育经费不足的情况,增加和改善高校的体育场地设施,根据学校学生的运动特点开展各种不同的运动的项目类型,比如一些冷门的运动项目也可以开展:手球、壁球等。发展特色的运动场地设施等。

  [1]五次全国体育场地设施普查.九江市高校体育场地设施资料汇编[G].2004.

  [3]李竖锐.广州市体育场地设施建设现状与对策[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4,21(3):19-21

  近几年,我国高校规模发展较快,招生人数更是快速增长,高等教育机构数量也出现快速增长,比如2012年我国本科招生人数达到3566411人,可见我国招生数量之多,对此招生数量的增长高校的体育场所建设也要加快速度,提高体育场所品质。但目前在许多高校教育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许多招生人数与体育场馆建设不足二者之间的矛盾,它们之间的关系已经影响了高校体育教育的健康发展,成为高校体育发展面临的瓶颈问题之一。

  目前我国的高校主要集中在大中型城市中,而在城市由于土地紧张等因素,使得高校的发展用地等出现紧张,尤其是高校的扩大,由于它们的地理位置使得周围的用地土地,导致它们没有相应空闲的土地,据我国有关的统计材料显示我国的高校招生数量与体育场所的数量二者的关系出现了矛盾,体育场所不能适应招生人数的增长。追究起原因主要是体育教育资金投入不足,尤其是对于体育场所建设的资金支持力度不够,虽然近几年我国对于教育投入的力度有所加大,但是落实到对体育场所建设的资金几乎没有增长的趋势,体育场所建设的资金主要来源于体育场所的盈利或者学校的自有资金,而体育场所的建设需要持久性,它需要财政不断的提供资金给与支持。

  高等学校体育场馆设施和器材设备是保证体育教学、课外体育活动和课余训练、竞赛正常进行所必不可少的物质条件,是落实“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具体措施,是学校基本教学条件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检查、督导、评估、规范学校办学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都应重视和加强体育场馆设施器材的建设和配备工作,在学校建设规划中予以重视,在财力、物力上予以保证。

  国家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体育场馆设施、器材配备目录》提出,体育场馆设施配备目录分为两类,即基本配备类和发展配备类。其中基本配备类包括必配类和选配类。必配类是根据体育教学和开展课外体育活动的基本要求,在考虑学校规模、水平的基础上确定的,各学校必须按照要求配备。选配类是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地域、气候、传统、经济状况等),围绕学校的体育教学内容和开展课外体育活动的需要,自主选择配备。必配类和选配类共同组成某一学校体育场馆设施的基本配备目录。而发展配备类是根据学校的办学目标定位,学校教学条件的不断完善,要主动使学校体育场馆设施、器材条件进一步满足学生对体育锻炼的要求,从数量和质量上全面提高。

  因此高等学校体育场地与设施建设应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要求,充分享受高科技带来的成果,使体育场地与设施建设赶上现代化的步伐。

  各类不同规模的学校,在基本配备类,室外场地设施在选配类都有规定的内容可供选择,一般都是结合学校人力、财力及学生兴趣爱好选择其它设施内容。室内场地设施有跆拳道室、健美操房、乒乓球房、羽毛球房。同时,体育场地设施、器材设备的配置应与高等教育全面发展的态势相适应,因此,又具有可持续发展性。从项目上看,发展室外场地设施有轮滑、滑雪场、体操、武术、散打、健身器械区、野外活动(登山、野营、滑冰、帆板、自行车、冲浪等)基地、攀岩场、棒(垒)球场、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活动区。室内场地设施有风雨操场、乒乓球(羽毛球)室、手球场、拳击、防身术、形体场地、壁球、固定的学生体质健康检测场所。

  如今,体育活动正在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重视和喜爱,而社区体育活动开展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人们参与的积极性。现在社区健身环境随着社区体育的建设逐步改善,越来越受到社区居民的欢迎。因为社区体育设施是根据人们身心发展的特殊需要和社会走向健康文明的需要而设计、建设起来的适宜人们从事健身活动的物质载体,它往往反映出一种生活方式和价值取向,体现了人们对生活质量和生命质量的态度及期望,但是,由于在建设住宅小区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形成了目前一些住宅小区缺乏体育场地和体育设施,影响了小区居民健身的积极性,同时对今后房地产开发商的发展也留下了隐患。本文根据调查和查阅文献,找出了问题存在的原因,并根据这些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

  规划时未留社区体育设施的建设用地。住宅小区公共体育设施与文化设施、商业及其他服务设施构成了社区完整的服务网络,保证了其功能的齐全性,但长期以来,住宅小区公共体育设施的建设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注意,导致其数量严重不足。无论新开发小区还是旧居民住宅改造区,在做总体规划时,绝大多数都无预留体育场地用地,使现有居住小区在体育活动场地和设施方面的指标达不到人们体育健身的基本要求。

  规划设计师对体育需求及市场发展认识不足。规划设计方案缺乏全面性和整体性观念,随着社会体育、社区体育的不断发展,社区体育设施的建设、使用维护等问题显得越来越重要,为了满足日益增加的住宅小区体育健身活动的需求,规划设计师要对住宅小区体育场地和设施的建设应有正确的认识和切合实际的设计思路。目前多数规划设计师往往缺乏对住宅小区体育健身活动的了解,低估了住宅小区体育健身活动的潜力,在住宅小区体育场地和设施的功能上未能实现住宅小区体育健身活动内容的融合,体育健身活动要走向良好的发展道路,体育场地和设施的设计必须配合当前体育活动开展形式,为此提供物质环境上的条件。

  近几年城市的土地变得更加宝贵和紧张,加上最近建筑材料价格上涨,造成了房价的上涨。2007年的全国房价总体涨幅较大,部分热点城市房价持续拉高,70个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房、二手住房的销售价格持续走高。10月份,新建商品住房销售价格同比上涨10.6%,二手住房销售价格同比上涨8.7%,部分热点城市房价上涨连续保持两位数,形成购销两旺,造成土地供应量的不足。其原因,一是对土地出让数量的控制,确保18亿亩耕地面积是不可逾越的底线,这意味着对土地出让数量进行严格控制的政策将是长期的,是不能松动的。二是征地拆迁难度将加大,增加土地供应的难度。《物权法》实施后,客观上征地拆迁的难度将加大,拆迁周期会延长,这无疑会增加土地供应的难度。在这种情况下,房地产开发商为了追求最大利益,在实际建设住宅小区房屋中不遵循总体规划,随意缩减公共用地面积、绿地面积和体育场地面积,造成了目前新建住宅小区体育场地和设施的严重不足,就连以前建设得比较好的体育设施和体育场地,有的房地产开发商也用于修建新的住宅,对照《城市社区体育设施建设用地指标》城市社区体育的基本项目是:篮球、排球、足球、门球、乒乓球、羽毛球、网球、游泳、轮滑、滑冰、武术、体育舞蹈、体操、儿童游戏、棋牌、台球、器械健身、长走(散步、健步走)、跑步,城市社区体育人均室外用地面积应达到0.30~0.65平方米。而现实情况与这一指标还相差较远。这样的结果就造成了住宅小区内无健身场地和设施或者是数量减少,严重影响了小区居民健身需要,影响了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

  (1)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严格审批总体规划。近年来,随着国家《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实施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健康意识的不断提高,群众性的健身运动正呈现出方兴未艾的势头,居民健身需求与体育设施缺乏的矛盾日益凸显。而国家和地方法律、法规有关住宅区体育设施纳入建设规划的规定又未能在建设规划中有效执行。2005年9月,国家建设部、国土资源部批准的《城市社区体育设施建设用地指标》要求在2005年11月起施行,城市规划部门应分别将小区和居住区作为独立单位,按住宅小区建设程序要求,各房地产业开发公司,必须对所开发建设的住宅小区,做出总体规划,经过专家评审后,报当地建设主管部门审批,那么当地建设主管部门在审批住宅小区规划时,要严格按国家体育总局和建设部先后颁布的《关于加强城市社区体育工作的意见》和《城市社区体育设施建设用地指标》进行审查,达不到要求的,坚决不予批准,从源头上在审批住宅小区规划时加以严格控制。

  (2)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以行政手段强制执行总体规划。现在的新建居民住宅小区,往往都是房地产开发商投入资金修建,在资金投入上,一般采用的都是贷款,开发商为了尽快回收资金,一般情况下资金的投入主要用于修建住宅,而住宅小区内的配套工程则放在后期,如道路、绿化等,体育场地和体育设施则放到最后,在资金充足的情况下才进行修建和配置,如果还有新的建设项目,对体育场地和体育设施的配置还要往后拖,这样就造成了新建成的住宅小区缺乏体育场地和体育设施。因此,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使用行政手段,要求房地产开发商,严格按住宅小区总体规划修建,各种配套工程应同期进行,做到与住宅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投入使用,不能做到“三同步”的不予验收。体育行政部门也应参与市、区两级建委组织的验收工作,对体育设施不符合规定标准的,拥有一票否决权。兴建完不成总体规划中相应配套工程的住宅小区,不同意验收。

  (3)有关政府部门还要采取必要的法制和行政措施,将“就近、就便、建好身边场地”量化成为考核群众体育工作的重要指标。要把全民体质健康情况放到国家前途和命运的高度来对待,除了考核体育行政主管部门外,还应对计划、国土、规划、建设等行政主管部门进行考核,使全民都有这个意识。

  (4)建设住宅小区的当地规划、国土等部门依照相关法律、法规尽快制定本“城市社区体育设施建设用地指标的实施意见或办法”。用于各地建设住宅小区时实施,由于各地方的基本情况不同,在城市住宅小区内如何规划体育场地和体育设施也不一样,所以建设住宅小区的当地规划部门在规划编制和审定过程中,对城市社区的体育场地和设施建设要有自己的实施意见或办法。国土部门在审批土地过程中,对城市社区体育场地和体育设施用地也要加以规定,将城市社区体育设施建设作为一个重要监管内容。如城市住宅小区体育设施可根据需要设置在室内或室外,室外用地面积与室内建筑面积控制指标应满足《城市社区体育设施建设用地指标》要求。

  (5)体育和建设主管行政部门,应加强对房地产业开发商的培训。房地产开发商追求的是最大利益,但什么才是最大利益呢?现在房地产开发商对最大利益的认识还不够全面。国家体育总局在贯彻落实《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过程中,针对因经济转型而出现的社会生活方式的变化,已及时调整工作方向,已经开始将社区体育工作作为城市群体工作的重点之一,提出了“三边工程”(建市民身边的场地、设市民身边的组织、搞市民身边的活动),体育健身活动已经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并与其紧密结合,成为衣、食、住、行以外的第五生活基本要素。人们在选择购买住宅时,已经不仅仅是选择住宅的面积和结构,更看重的是环境、体育场地和设施。人们在茶余饭后,所要求的就是健康长寿,要达到健康长寿,体育健身活动必不可少,但体育健身活动离不开体育场地和体育设施,如果住宅小区里面缺乏体育场地和体育设施,可以想象,人们在茶余饭后,将如何生活。人们的日常生活衣、食、住、行、动,已经缺一项基本要素,生活也就不完美了,这样的住宅小区,在将来,购买房屋的居民还会多吗?相反,如果房地产开发商注意到了这一点,房地产开发业就会越做越大,经济效益就会越来越好。

  在2003年总理签署的第328号国务院法令中颁布的《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中,将社区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建设纳入城市社区配套设施建设的强制性内容,进一步将公共体育设施规划和建设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体育设施是发展体育事业,实现《体育法》确定的我国体育工作方针的重要物质基础。公共体育设施的规划和建设更是实行全民健身计划,进一步改善国民体质与健康状况,提高中华民族整体素质,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所必不可少的保障条件。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发展体育运动的通知》中指出:“各地要认真落实国家对体育场地建设的要求和城市规划关于运动场地面积的定额指标。”国务院印发的《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也明确提出:“体育场地设施要纳入城乡建设规划,落实国家关于城市公共体育设施用地定额和学校体育场地设施的规定。”

  公共体育设施是城市综合功能的重要载体,也是现代城市建设的闪光点,都是城市的标志性建筑。满足居民在开展体育活动,进行运动休闲等方面的生活需求,是现代城市必须具备和完善的重要功能。大型公共体育设施也是现代城市的标志性建筑,成为城市建设中的亮点。原城建部和国家体委联合的《城市公共体育设施用地定额指标暂行规定》中,根据不同规模城市的人口密集程度,对各种体育场、体育馆、游泳池、训练房等设施的规划标准、观众规模、用地面积、人均面积等指标做出了具体规定,对国家要求设置的最基本的体育设施及其用地定额提出了具体的指标要求。

  名都花园位于武汉市洪山区雄楚大街450号,该小区南面临南湖,北面临雄楚大道,西接卓刀泉南路,东至湖北省电力疗养院。以占地68公顷,总建筑面积760000平方米的豪迈领地、6000亩南湖水域、800米湖岸风景线,成为江城超大型水岸生活社区典范。社区以“步移景换”园林风格,依水系自然景观围合布局成组团,分为四期。该小区住户1864户,居住人口10000多人。容积率为 1.13,绿化率为44.10%。名都花园小区在规划设计上运用超前的规划设计理念,主体建筑凸显了“返朴归真、回归自然”的世纪主题,布局合理的楼宇空间,独具特色的绿化组团,别致的林园小景,潺潺的溪间流水,大面积的园林绿化广场,为业主提供了充足的休闲、活动场地及优美景观。

  社区体育设施据《城市社区体育设施建设用地指标定额》规定中所述,社区体育设施是指社区内与人们的体育活动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自然或人工实体集合,包括运动场地、场馆和配套建筑等。社区体育设施也是社区内居民体育娱乐活动的物质载体,渗透其中的是群众体育精神以及其行为特征,共同构筑了开放性、复合性、整体性的设施特点,具有不可替代的社会属性。

  社区体育的开展,设施服务是基矗场地设施是构成城市社区体育健身娱乐服务的重要物资要素。在我国经济转型期的今天,社区体育的发展,首先需要解决的是设施服务的问题。它包括场地、器材的建设服务,活动开展的经费保障服务,社区和单位、企业资源共享服务以及利用和创造良好的健身娱乐环境并提供相应的配套设施服务。同时,随着人们健身需求的增长、健身娱乐取向的改变,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和社区的发展,必将推动社区健身娱乐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和辖区现有的体育场地的建设。

  通过2年的每年为期2个月左右的夏季全天实地随机抽样调查,每年近50天的观察统计,除以上固定的群众体育活动场地设施以外,人们会充分利用名都花园“步移景换”园林风格的观景台、广场等空地(占地面积总和约1200)进行太极拳、剑、扇、广场舞等有音乐伴奏的传统休闲、时尚旋律型的群众体育活动;会利用闲置的大厅进行合唱团、腰鼓队、交谊舞、兵乓球、羽毛球、游戏玩耍等群众体育活动(占地面积约342)。

  由表1、2所列调查结果显示、名都花园社区群众体育活动场地设施、数量不多属于中等,使用性质85%左右属于有偿的,使用率各有高低。

  (1)名都花园社区体育场地设施的建设目前还处于发展阶段,社区居民对体育健身的意识日益加强,但现有社区体育场地设施类型单一、数量较少、配套设施不足,难以满足社区居民就近锻炼的体育健身需求。《城市社区体育设施建设用地指标》规定了我国社区体育的19个基本项目,而名都花园社区体育场地设施的活动基本项目目前不多,主要是通常借用社区道路、广场和空地实现,可见,要实现理想的社区体育设施规划体系还需要重新整合现有资源,完善部分场地的体育设施建设。

  (2)体育设施如何规划和建设,势必影响全民健身计划,以及大众体育的健康发展。人们正在从单位人向社会人、社区人的多重身份转化,名都花园社区体育活动场地设施85%属于有偿性质的,无法提供可以自由利用的活动场所,势必会大大降低社区居民在社区内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和机会。

  (1)注重社区体育设施的功能层次。对于中老年人参与体育活动的场地设施可充分利用社区内的广场、空地等,便于中老年人进行舞蹈、太极等活动。幼儿体育活动的最显著特点就是娱乐为主,在小区内可以补充一些室内外戏水池、沙坑、攀爬等设施。青年人出于健身、社交、时尚等目的,所参与的社区体育活动相对更加丰富,并且对体育场地与其配套设施的要求较高。因此,社区部分场地需提高其标准化配置,提供完善的运动配套服务,提升场地品质和档次。

  (2)现有公共体育设施已不满足居民需要,整合是基于发展的需要,寻找一种新的秩序和手段。合理的社区体育场地设施空间布局结构和功能配置,不仅满足了社区居民的体育活动的需要,也体现了社区体育服务的公平性和均好性,对于推进和谐社会建设起着基础性的作用。通过整合希望能完善名都花园社区体育场地设施的空间布局结构,优化现有公共体育场地设施资源,实现社区体育场地设施的多样性和层级性,以此促进大众体育的健康发展。

  (3)对社区体育设施的功能配置应首先针对设施使用者的行为需求与动机展开研究。城市社区体育设施建设和规划的价值取向与人的个性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我们需要从心理学、环境行为学的角度出发,研究人的需求、人的行为与社区体育场地设施规划之间的联系,营造一个合理的、多层次化的社区体育健身环境。其次,社区体育为社区居民提供了健身的场所,通过充分利用公园、广场、草坪、林荫道等组织体育活动,可以为社区居民,特别是一些老年人提供参加体育活动的场所。

  (4)通过本研究的调查统计数据、内容,希望能给名都花园社区的建设提供最新的依据;希望社区群众体育活动场地设施功能优劣能作为日后武汉市最美社区评选的一项重要指标。

  [1] 国家体委,国家教委,民政部,建设部和文化部五部委联合颁布.关于加强城市社区体育工作的意见[Z].1997.

  [2] 朱力.对“和谐社会”的社会学解读[J].南京社会科学,2005(1).

  [3] 肖娟.论社区体育活动对构建和谐社会的价值――以武汉市南湖花园社区为例[D].武汉:武汉体育学院,2009.

  [4] 权等.苏州市社区体育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辽宁体育科技,2011(6).

  体育场地设施设备是在党和政府的政策方针通过学校教育、体育教育,培养全面发展德智体人才的重要物质条件。好的场地设施设备有助于鼓励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不好的体育设施,影响学习体育对体育进行练习的兴趣和态度。因此,了解和分析洛阳市区初级中学场地设备现状,并提出对策,这对洛阳市区初级中学体育教学具有很大的实际意义。

  (一)研究对象。洛阳市区初级中学为研究范围,洛阳市区各个学校的领导、体育教师访问和问卷调查。

  (二)研究方法。(1)文献资料法。查阅了国家体委及洛阳市区初级中学学校体育场地设施的相关文献。(2)问卷调查法。根据总课题设计调查问卷,自行设计“关于洛阳市区初级中学体育设施调查问卷”,问卷发至洛阳市区中学体育教师填写,问卷发放12份,回收12份,运用统计学原理进行逻辑检验,有效问卷12份,有效回收率为100%。(3)逻辑分析法。应用统计学原理,对所获数据进行整理,进行逻辑分析,并与2004年全国第五次普查学校体育场地得到数据进行比对分析。

  从调查得知, 随机调查到的中学拥有400m 田径场的2所学校,拥有200m 田径场的6所学校,而拥有200m 及200m 以下田径场的学校有6所。总体上说, 洛阳市区83%以上的中学拥有开展体育教学的基础条件, 但是由于客观因素的限制而造成场地相对较狭小,一些学校由于场地人数比例悬殊,不具有体育教学的基本条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校体育活动的开展。

  “按照国家教育部、卫生部有关法规、中学生人均体育活动场地面积不得少于13㎡。每所中学,必须拥有一个250~400m 环形跑道的田径运动场;每200~250 名学生应设置一个篮球场和一个排球场;有条件的学校还应修建游泳池、健身房、室内运动场馆等设施”。只有1所中学人均场地面积达到国家标准,大多数学校场地面积远远达不到国家规定的人均体育活动场地面积;只有4所中学篮球场达到国家标准。有些场地简陋,缺乏相应配套设施,在数和质上都难以达到国家规定。

  经分析洛阳市初级中学所具有的场地数量和种类,看到各学校的体育场地以投资少的体育场地为主,如篮球场、200m田径场等,而投入成本高、质量要求较高、容易损坏、维护麻烦的游泳池(馆)、网球场则少。

  调查显示,12所中学虽然都有体育经费款项, 但是经费总量却很少,有9所中学体育经费在3000元以下,占75%。这说明体育经费的不足是洛阳市区初级中学普遍存在的问题。一些中学教育经费中没有体育器材项目的计划,只在需要时要一点批点,甚至不批,严重不足的体育经费制约着洛阳市区初级中学体育教学的开展。

  (三)人均场地面积的影响因素。由于发展城市由小变大,人口密度不断增加,学校被包围在城市建设中,学校要扩大需要巨额资金,更要涉及拆迁,而拆迁改造工程复杂,难度大。学校基础设施包括体育场面积无法扩大,学生在不断增加,学生人均运动场地自然就缩小。

  (四)体育课程安排。受中国式教育和高考影响。学校教育主要从学生的发展去安排学习的课程,去迎合社会的发展需要,却不看重体育在学习中的价值,重智育轻体育的倾向较为明显。国家相关的政策由种种原因,在落实执行方面存在困难,洛阳市初级中学体育场地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改善,仍然不乐观。

  (一)结论。(1)体育场地器材匮乏。大多数中学人均场地面积达不到国家规定的人均体育场地面积;器材在数量上与质量上都难以达到国家规定的指标。(2)体育经费不足。调查的12所洛阳市初级中学体育经费严重不够, 9所中学年经费在3000元以下,经费问题普遍存在,其严重制约着体育工作的开展。(3) 教育因素。受中国式教育和高考影响,学校教育主要从学生的发展去安排学习的课程,去迎合社会的发展需要,体育的作用价值却没有得到重视,体育教学处于可有可无的地位。

  (二)建议。针对体育场地设施数量缺乏的情况,从两方面入手。第一,增加场地基数:修建不同类别的体育场地和体育器材的丰富。第二,相对地增加数量:充分挖掘现有场地设备资源潜力。

  洛阳市各级领导应转变对体育的观念,高度重视学校体育及场地器材的作用,增加经费投入,多途径筹集体育经费。从实际出发,注意对体育场地、器材设施的管理和维修,提高体育场地和器材的利用率。积极转变教育观念,教育部门和学校教育部门要加强教育观念的贯彻。使其深入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得脑中。

  体育健身场地是竞技体育、体育产业、以及人们参加体育活动的物质基础和载体。我国幅员辽阔,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差异很大,而不同地区间现代化水平的差异,决定了全国各地体育发展水平的不均衡。[1]一个地区的现代化程度不同,其社会目标、价值取向也不同。这必然会影响该地区的体育发展速度、水平、体育场地设施建设的规模和速度以及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等。

  1984年,党中央在总结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后我国体育工作基本经验的基础上,发出了《关于进一步发展体育运动的通知》(中发[1984]20号),提出了加快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主要任务和工作措施。近20年来,各级党委、政府和体育系统在《通知》精神指导下,大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推行“奥运争光计划”,群众体育蓬勃开展,人民体质普遍增强。论文发表。

  作为西部大开发城市之一的兰州是甘肃的省会,是全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规模最大的城市。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健身的需求越来越大,在市委市政府关心下,市体育局在近年来新建和扩建了一批亲民、利民、便民的全民健身体育基础设施和训练基地,无论在体育场地的数量、规模、面积、投资等方面,都占有明显优势。场地数量占全省的12.5%场地面积占全省的16.4%。据第五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统计,兰州市现有各类具备认证资质的营利性质的体育场馆近50家。非营利性质的体育场馆近30个,这些场馆大部分坐落在大专院校,其他各类体育健身场地2730个,其中标准场地2139个,非标准场地591个有田径场21个,足球场20个,篮球场1188个,乒乓球室1996个,游泳馆12座,排球场250个,保龄球馆10座,同时还有一些台球室、网球场、门球场、羽毛球场、棋牌室等体育设施。

  兰州市于今年7月原则通过《关于加快兰州市全民健身场地和设施建设的措施》根据该措施,兰州市今年投资200万元对南北两山、体育公园、行政单位、学校及社区的健身场地和设施进行建设。今后,兰州市财政每年将投入一定资金,用于小区、社区全民健身路径的配套建设。今年投资55万元为小区和社区配备25套全民健身设施,并对已配建的全民健身路径进行维修、消毒。同时,鼓励行政机关及企事业单位建设体育活动室,今年要为30个单位的体育活动室配备器材。

  兰州市位于甘肃省中部,是甘肃省政治、经济、文化和商贸中心。现辖城关区、七里河区、安宁区、西固区、红固区五区,及皋兰、榆中、永登三县,总面积13,086平方公里,有人口309万,其中城市人口200万。这些人口主要集中在城关区、七里河区、及安宁区和西固区。由于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及人口的密集,90%以上的体育健身场地都分布在这些区域。其中城关区占47.6%,七里河区占18.7%,安宁区和西固区占23.7%。这些体育场地基本上由公益性体育场馆、营利性体育健身会所、俱乐部和各中小学、大中专院校教育用体育场地,场馆所组成。由于受特定的地理环境及用途的限制,真正能够投入使用的体育健身场地主要来源于一些营利性质的健身场馆,而这些场馆仅占全部体育场地的12.4%,显然远远不能满足市民健身需求。因此,怎样使体育场地的建设更加合理,运营更加有效,已经成为了一个急待解决的问题。

  这个问题主要表现在大型体育场馆的建设方面。在用地选择与布局上,缺乏与城市总体布局的协调,造成使用与联系的不方便。因为一方面,市中心是大量人流集中的区域,用地紧张,交通繁忙,环境嘈杂;另一方面,大型体育活动人流的聚散对城市中心区的功能及组织管理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在体育设施的规划建设上,重视设施本身,忽视用地与环境的协调,只顾及眼前,缺乏前瞻性考虑。表现在用地狭小,建筑密度过高,不具备基本的绿化条件,室外活动空间有限,环境质量较差,这主要体现在中、小型体育设施的建设上。

  由于体育建设资金的筹集渠道不同,经费差异很大。有些体育场地缺乏维护资金,造成设施更新不及时,设备不配套等问题,不利于体育活动的顺利展开,也不适应现代体育的需要。论文发表。

  体育场馆完全追求大型化是不现实的,不同类型场馆可以满足人们的不同需求。因此,为满足普通大众健身需求,可重点建设一批中小型场馆设施,并向社区发展。随着我国住房体制改革,越来越多的居民区逐渐取代了工作单位的家属区,以社区为中心的健身将成为21 世纪我国社会体育发展的重点。为此,在社区周围建造体育场馆是今后城市中小场馆建设的重要发展趋势,也为我市场馆业提供了新的机遇。社区建设场馆要本着机动灵活、小型、多样的原则,可多开辟体育公园、儿童体育乐园等,避免投资浪费。这样既促进了社区文化的发展,又可提高体育场馆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最终形成完整的场馆辐射体系。

  企业化并不仅指场馆建成后的企业化运营模式,还包括改变投资构,通过市场手段多渠道筹资、融资:以项目法人招标等方式,甚至政府以其投资作为股份,吸引社会(国内、外)资金融资控股,这些都是体育产业市场化方式。如果建设大型体育场馆在可行性研究阶段就基本确定了产权多元化方向,则建设资金投入的单一化就可能被扭转。

  体育场馆的运营就像酒店管理一样,整个运营程序涉及到商务管理,行销计划,人才资源计划,项目创新以及公共安全等方面,需要专业的团体运营,以减少运营成本。这就要求高等院校以及相关机构抓紧培养相关人才,组成专业的运营队伍对体育场馆运营,避免政府和社会的其他企业不熟悉体育行业而进行体育场馆的管理而带来的问题,到达投入的最小化,运营效果的最佳化。

  现代化的生产过程,对劳动素质不断提出更高要求。劳动者不仅需具备良好的精神素质和智力条件,还需具备优秀的体力素质。但现实中不良生活方式对人的不良影响越来越大。以中国最富有经济活力之一的浙江为例,企业在进步的过程中,企业家的健康却越来越具有“现代”特征。

  当前,中国城镇居民的“恢复体力”与“创造体力”问题非常突出。中国的社会化程度越高,社区问题就越加重要,其中社区体育问题尤为显著。因为每一个公民都生活在“社区”之中。论文发表。居民角色都具有“两面性”。公民需要工作,工作需要“岗位”。体育活动只能在业余时间进行,活动场地原则上只能以“社会场馆”为主。一个地区体育活动场地的分布及数量,直接影响着该地区体育锻炼人口的增减和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体育场馆设施的功能状况也对人们的健身活动有着很大的影响。全面的场地功能对健身活动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逐步完善体育活动场馆的功能改造建设,不仅可以带动体育产业的深度发展,还可以满足人们对健身活动的不同需求和良好健身习惯的形成。

  [3]丁健,孙淑萍.提高体育场馆综合效益的研究[J].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1999,16(4):20-21

  [4]赵克,徐卫华等我国大、中城市居民住宅区体育设施配套建设的可行性研究[J ],体育科学2004.12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全面发展,人民群众的健身意识逐步提升,体育需求愈来愈强,参与锻炼的人数越来越多,另一方面,公共体育资源相对不足,因此,社会要求学校体育设施对外开放的呼声也越来越高,为切实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体育权益,满足其正常诉求,顺应民意,认真贯彻落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强化公共服务职能,践行资源共享理念,在保证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秩序和校园安全的前提下,建立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向社会开放长效机制,学校党支部研究决定,开展学校体育设施对外开放工作。

  需要使用学校体育设施体育活动的机关企事业单位,应当提前一周向学校预约,由学校统筹安排。

  (1)所有健身人员入校前应知晓并遵守《平阴县榆山小学入校健身管理规定》。

  (2)进入学校的健身人员在学校东门(游泳馆入口)进入,车辆一律停放在校外指定地点。

  (3)未满十八周岁的未成年人需在监护人的陪同下进入校园,监护人履行监护职责。

  (4)学校因校舍维修、体育设施维修保养、重大活动、传染病流行、安全保卫等因素需暂停开放体育设施,将提前告知。

  (二)做好宣传工作。 利用“党员双报到”活动,到周边社区为居民采集了信息,并发放《榆山小学体育设施场地向社会开放公告》,鼓励大家前来健身。

  (三)完善设备设施。我校不仅利用暑假对场地内设施进行了维修提升,还新增了一台打卡进门器、两个射灯、两个摄像头,希望能给来健身的群众带来舒服的体验。

  为了保障群众健身安全,学校在校门口公示了本校开放的具体项目及要求,购买了公众责任险,并安排全体党员和领导干部在校门口轮流值守,为每一位前来健身的群众做好登记,签订安全责任书,并告知注意事项:

  1.学校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是在保证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秩序和校园安全,满足师生体育教学、训练、竞赛、课外体育活动及学校其他各项工作需要的前提下,利用课余时间、节假日等时段,为群众健身活动提供服务,不作其他用途。

  3.健身人员应当在开放的运动区域开展健身活动,不得擅自进入教学区、办公区、食堂等非活动开放区域。

  8.未满十八周岁的未成年人需在监护人的陪同下进入校园健身,监护人履行监护职责,承担安全看护责任。

  10.自觉遵守公共场所治安管理规定,如有违规或违法犯罪,将依据法律法规追究相应责任。

  11.健身人员自行妥善保管好自身物品,如有遗失,责任自负。活动结束后应主动清理场地,及时离开学校,不得逗留。

  12.不遵守以上管理规定或者其他违规行为的健身人员将记入“失信”名单,,取消进入学校健身活动的权利。

  (一)顺应民意,满足了广大社区居民的体育健身需求。根据近期的统计,每天来学校健身的人流量可达100多人次,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赞誉,受到社会的一致好评。

  现代老年人主要是居家型养老形式,也就是说社区成为老年人安度晚年的一个重要依托,社区适合老年体育活动的场地设施建设与老年人的体育活动密切相关,对老年人身心健康具有重要影响,要建设适合老年群体体育活动的场地设施就必须根据老年人的身心特点选择适合老年人参与的体育活动进行场地设施的建设。

  在社区可开展如门球或地掷球以及气排球等球类、棋类、养身武术、保健类和舞蹈类等适合老年体育活动的项目,根据这些适合老年群体的体育活动项目对株洲河西新区社区内适合这些项目开展的体育场地设施进行调查研究。包括门球场或地掷球场、排球场、乒乓球场、室外健身场地等室外场地和老年活动中心、乒乓球室、棋牌室等室内场地。

  本文以株洲市河西新区已经入住社区内的老年体育场地设施建设情况为研究对象,调查对象定为2000年以后的新建住宅小区。采取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其中符合条件的8个住宅小区,每个小区发放问卷25份共计200份进行调查研究。

  根据社区体育参与的主体人员以中老年人为主的特点,在社区体育场地设施建设中应优先考虑适合老年人特点的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建立老年室内活动室和户外活动场地。室内包括老年人活动中心、棋牌室、乒乓球室等,户外活动场地包括门球场或掷地球场、羽毛球场、排球场、小广场、健身路径等。本文通过对株洲市河西新区较为成熟的社区进行对老年体育场地设施建设情况进行调查如表1。

  从表1可以看出社区适合老年群体进行体育活动的场地设施比较集中在传统项目上,对场地设施要求不高,而在一些新型的、对场地设施要求比较高的项目社区建设的场地设施相对较少。在体育管理设施建设的调查中,发现只有个别小区设有,而大部分小区都没有设置,与《城市社区体育设施建设用地指标》的要求存在较大差距。

  社区体育场地设施在规划时应在建设在小区中心地带或小区主要道路附近,从小区的正门出入时即可看见到达的地方,让老年群体能灵活方便到达同时也满足老年群体的就近锻炼原则,也可以吸引带动居住小区平时不太参与体育活到的老年人。通过调查显示株洲河西新区社区体育场地设施布局分类可分为:相对集中地带、分散偏僻地带、与住宅相结合、与社区中心绿地相结合四种,见表2。

  由表2可知株洲河西新区多数小区体育设施规划在小区周边较为偏僻,造成体育场地设施的均好性差、服务半径大不利于社区全体老年群体使用,在体育场地设施周边可供休息的座椅和绿化也不多体现其缺乏人性化的配套设施。

  (三)株洲河西新区社区适合老年体育活动场地设施建设投资情况(开发商投资主体)

  在株洲河西新区的调查访谈中,可以得出社区内体育场地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主要是由开发商进行投资建设,其规模随社区大小、开发商实力等因素变化而不同。政府部门与社会公益金对小区体育场地设施的建设投资只有极小的一部分地,而开发商他的投资与其效益是有密切相关的,规模较小的组团级居住小区资金投入相开发对薄弱,对体育场地设施建设相对缺乏,而一些规模较大或是由一个开发商分批的小区体育场地设施则相对较齐全。

  研究发现,体育场地设施类型较为传统,适合老年群体体育活动的场地类型多以小区空地、综合性室外场地居多,室内场地设施相对较少,老年活动中心更是缺乏,一些新兴的老年体育活动场地设施少,甚至没有,不利于全国健康老齡化的开展;部分小区体育场地设施布局的不合理也造成使用率不高资源的浪费;体育场地设施建设的经费投入主要以开发商投资为主,而开发商为了节约成本所建设场地设施多以较为普遍易建的室外场地设施为主,室内场地设施较少,并大部分体育场地设施都是免费开放的。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