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案例
新闻动态
- 九游体育官方网站球场地面材料揭秘探寻运动
- 九游体育官网入口球场用膜结构十大优势
- 九游体育官网入口视频丨秘鲁一场足球比赛发
- 曼联利马亮鞋钉提醒帕尔默不要再过我!这动
- 来球场挥拍 为梦想而战首届中国青少年网球
联系我们
电话:400-123-4567
手机:138-0000-0000
邮箱:lygnlsy@163.com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88号
成功案例
波澜壮阔75载 奋楫扬帆谋新篇——新中国75年广东经济社会发展成就九游体育
- 作者:小编
- 发布时间:2024-11-05 07:02:27
- 点击:
九游体育官方网站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新中国成立75年来,在中国的正确领导下,在历届省委省政府的带领下,广东这片沃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历史巨变,完成了从一个经济相对落后农业省份到全国第一经济大省的惊人跨越,成为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生动缩影,为全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也为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做出了重要贡献。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广东牢记嘱托,勇立潮头敢争先,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描绘改革发展的绚丽图卷。
经济总量不断实现新跨越。1950—2023年,广东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3%。改革开放46年,广东有28年的经济增长速度达到两位数,其中1990—2008年连续19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广东经济长期稳定发展为全国经济提供了重要动力源,做出了重大贡献。伴随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广东经济总量迅速扩大。1949—2023年,广东地区生产总值由20.27亿元增加到135673.16亿元,增长742倍,成为全国首个超13万亿元的省份,占全国比重由1952年的4.3%上升到2023年的10.8%,1989年以来,广东经济总量连续35年位居全国首位,凸显广东在全国经济版图中的份量。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持续提高。随着地区生产总值的不断攀升,广东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也在不断提高,1949年,广东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仅有78元,2023年达106985元,是1949年的163倍,年均增长7.1%,按当年平均汇率计算,达15182美元,已迈进高收入国家和地区水平。
就业规模显著扩大,全社会劳动生产率大幅提升。新中国成立初期,广东全社会就业人员只有1001.36万人;2023年,广东全社会就业人员达7057.00万人,比1949年增长6倍,年均增长2.7%。就业人员占常住人口的比例由1949年的36.0%提高到2023年的55.5%。全社会劳动生产率大幅提升。1950年,广东劳动生产率仅为218元/人,2023年,全社会劳动生产率达19.44万元/人,按可比价格计算,是1950年的100倍,年均增长6.5%。
地方财政收入大幅增加,企业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广东地方财政收入由1950年的3.23亿元增长到2023年的13851.30亿元,年均增长12.1%,占全国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由5.2%提高到11.8%。1991年以来,广东财政收入连续33年位居全国第一。企业综合实力不断增强。截至2023年末,广东市场主体达1806.7万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71013家,居全国第一;企业盈利能力显著增强,2023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0575.18亿元,是1979年的695.3倍。2023年,全省营业收入超百亿元企业160家,其中超千亿元企业13家。2024年,广东17家企业上榜《财富》世界500强,73家企业上榜《财富》中国500强,展现出强劲的发展活力。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广东坚持巩固加强第一产业、优化升级第二产业、积极发展第三产业,三次产业结构在调整中不断优化。1949年,广东三次产业结构为60.1:12.9:27.0;1970年,第二产业超越第一产业,产业结构呈现“二一三”;1985年,第三产业超越第一产业,产业结构呈现“二三一”;2013年,第三产业超越第二产业,确立“三二一”的产业结构,2023年三次产业结构为4.1:40.1:55.8。2023年,一二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4.4%、40.0%、55.6%。
需求结构持续改善。广东着力发挥消费的基础性作用和投资的关键性作用,内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提升。消费“主引擎”作用不断增强,2023年广东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51.9%,成为经济增长第一拉动力。消费升级态势明显。改革开放以前,广东城乡居民消费支出主要用于解决温饱,1978年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分别高达66.6%和61.7%。改革开放以后特别党的十八大以来,居民生活向全面小康大步迈进。2023年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分别下降至31.2%和37.6%。商品市场繁荣发展,广东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1950年的13.69亿元增长到2023年的47494.86亿元,增长3468倍,年均增长11.8%。从1983年开始,广东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连续41年居全国首位。投资发展向质量效益型转变。1951—2023年,广东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8.8%。改革开放前,投资主要用于重点建设工程和重工业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投资关键性作用持续显现。1979—2023年,第一、二、三产业投资年均分别增长8.9%、17.7%、18.9%。党的十八大以来,投资在优化供给结构、提升供给质量等方面继续发挥重要作用。2023年,广东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占全部制造业投资比重为37.5%,比2014年提高23.2个百分点。2013—2023年,工业技术改造投资年均增长11.5%,快于同期工业投资3.8个百分点。
所有制结构相互促进。在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基础上,不断深化国企国资改革,大力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国有经济实力不断增强。2023年末,广东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国有控股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占18.4%,利润总额占15.5%,分别比2012年提高2.0个和2.2个百分点。截至2023年末,全省地方国资监管企业资产总额达17.72万亿元,比2012年末增长5.4倍。民营经济快速发展。2023年末,规模以上私营工业企业数量达到47698家,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为67.2%;资产总计达到58379.88亿元,占比达27.7%;营业收入64131.87亿元,占比达34.5%。民间投资活力迸发,2013—2023年民间投资年均增长6.3%。
分配结构、居民收入来源多元化。在注重增加居民收入同时,将公平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保障底线民生,确保率先全面建成小康。2023年,在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中,工资性收入、经营净收入、财产净收入、转移净收入的比例为70.1:10.8:14.6:4.5,其中经营净收入、财产净收入、转移净收入的占比分别比2013年提升0.2个、5.2个和2.4个百分点,居民收入来源更趋多元化合理化;在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中,工资性收入、经营净收入、财产净收入、转移净收入的比例为57.6:24.3:3.8:14.4,其中工资性收入和财产净收入的占比分别比2013年提升6.4个和0.3个百分点,显示民生保障水平不断提高。收入分配向居民倾斜,2018—2023年,广东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6.9%,快于人均GDP增速2.8个百分点。
区域经济布局不断优化。改革开放以来,珠三角地区凭借地理、人才、资源优势,核心引领作用不断强化。1993—2023年,珠三角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2%,高于同期粤东粤西粤北地区2.1个百分点;2023年,珠三角地区生产总值达11.02万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14.04万元。珠三角常住人口占全省61.9%,地区生产总值占全省81.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占全省86.4%,其中先进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省89.0%和96.5%;投资总量占全省78.6%九游体育,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量占全省78.3%,进出口总量占全省95.7%,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占全省88.3%。粤东粤西粤北加快发展。20世纪90年代以来,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发展加快九游体育,2012—2023年粤东粤西粤北地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6.5%,高于珠三角2.2个百分点。近年来,广东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聚焦“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有力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差异系数从1993年0.8061的峰值逐步下降至2023年0.5441。2023年,全省57个县域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2%,比同期全省平均水平高0.4个百分点。高质量建设大湾区迈出坚实步伐。粤港澳大湾区经济总量从2018年的10.8万亿元,到2023年突破14万亿元,占全国1/9。研发经费投入、发明专利有效量、PCT国际专利申请量等主要科技指标均保持全国首位。
农业经济稳步提升。新中国成立之初,广东经济主要以传统农业为主,生产结构单一。1978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仅为85.94亿元,其中农业比重高达69.3%。改革开放以后,由传统农业向农林牧渔业全面发展,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比重由1978年的69.3:5.8:18.6:6.3转变为2023年的48.2:6.1:18.4:21.8。2012年以来,广东加快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建设水果、蔬菜、南药、畜牧、水产、饲料6个千亿产业集群,形成鲜明的优势主导产业。2023年,广东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9202.09亿元,位居全国第4位,在占全国1.9%的土地面积上,生产了约占全国4.9%的蔬菜、6.5%的水果、5.2%的肉类和13.0%的水产品,实现了占全国5.8%的农林牧渔业总产值。
工业经济实力显著增强。新中国成立之初,到1978年,广东工业主要是发展重工业、以及侧重服务于粮食生产特别是化肥生产等行业。改革开放以后,以装备制造、汽车、石油化学业为主的先进制造业和以医药、电子及通信设备业为主的高技术制造业不断优化升级。2023年,广东全部工业增加值4.87万亿元,是1952年的3469倍,年均增长12.2%;占全国比重12.2%,比1978年提高7.5个百分点。其中,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32.7%。2023年,广东制造的彩色电视机产量占全国产量的57.2%,家用电冰箱占22.5%,家用房间空气调节器产量占31.0%,移动手机产量占41.5%,汽车产量占17.2%,均居全国第一。近年来,新产品产量增长迅猛,工业机器人产量占全国的39.3%,锂离子电池产量占28.3%,新能源汽车产量占25.6%。现代工业体系逐步建立。2023年,先进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分别达55.7%、29.4%。
服务业量增质提。新中国成立之初至改革开放初期,服务业发展相对缓慢,服务业增加值从1949年的5.48亿元增加到1978年的43.92亿元,年均增长5.6%。改革开放以后,广东服务业快速发展,服务业增加值增加到2023年的7.57万亿元,比1978年增长176倍,年均增长12.2%,总量连续34年居全国第一。党的十八大以来,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2013—2023年,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金融业增加值年均分别增长12.6%、9.3%、8.9%。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65.0%,比2012年提高9.7个百分点。
外贸大省地位稳固。1962—2023年,广东进出口从1.91亿美元增长到11799.20亿美元,增长6177倍,年均增长15.4%;占全国比重从1962年的7.2%提高到2023年的19.9%。改革开放之初,广东率先实施“外贸大包干”改革,加工贸易开始起步,进出口总额于1986年首次跃居全国首位。2001年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2001—2013年,广东进出口总额在全国比重保持在四分之一以上。党的十八大以来,广东加强对外贸易质量提升和结构调整。2023年,广东外贸进出口总额达11799.20亿美元,是江苏的1.6倍,占全国比重达19.9%。
出口商品结构优化。出口产品从最初的以农产品、轻工产品为主转变为以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为主。2023年出口机电产品占当年商品出口总值的65.4%,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占出口总额的30.6%;作为国内跨境电商第一省,广东跨境电商进出口从2015年的113亿元跃升至2023年的8433亿元,年均增速高达71.4%,占全省外贸总量超10%,占全国跨境电商进出口比重超过1/3。
对外贸易伙伴更趋多元,全面开放新格局加快形成。改革开放初期,广东充分利用毗邻港澳的地利条件,加快与港澳及亚洲地区贸易,至1991年,亚洲市场外贸进出口比重占88.3%,港澳地区占80.6%。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广东积极开发新兴市场,2001—2023年,广东对非洲贸易额年均增长14.5%、对拉丁美洲年均增长14.5%,对欧洲年均增长9.8%。党的十八大以来,广东积极推动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务实合作。2013—2023年,广东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4.7%,占全省进出口总额比重提升8.2个百分点至36.6%。
双向投资水平不断提升。1979年广东外商直接投资0.31亿美元,到2023年,广东实际利用外资225.87亿美元,占全国的14.0%。2023年,广东外商投资企业19.9万户,是2001年的4.2倍,签订企业项目21685个,是2001年的1.6倍。“走出去”力度进一步加大,2023年广东对外直接投资238.32亿美元,居全国首位。
科技投入持续创新高。广东研发经费投入从1995年的10.57亿元增加到2022年的4411.90亿元,年均增长25.0%,2023年预计将超过4800亿元。研发强度明显提高。2022年,全省研发经费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上升到3.42%,比1995年提升3.24个百分点,预计2023年研发强度进一步提升到3.50%以上。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日益凸显。2022年,R&D经费支出中,企业资金投入达3842.61亿元,占全部经费的87.1%,是2012年的3.5倍,年均增长13.6%。
区域创新综合能力实现飞跃。至2023年,广东区域创新综合能力连续七年居全国第一。2023年,广东省高新技术企业超7.5万家。拥有全国重点实验室31家,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3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7589家。拥有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5家,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40家;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138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271家。
专利事业发展日新月异。1985年,全省专利申请量仅为286件,授权量仅有1件,2023年专利授权总量70.37万件,居全国首位。其中有效发明专利达66.56万件,连续多年保持全国第一。2023年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52.59件。2023年,广东《专利合作条约》(PCT)国际专利申请量2.37万件,连续12年领跑全国,占全国比重达34.1%;在PCT国际专利申请公开量全球20强中,有4家企业来自广东。
发展新动能茁壮成长。2023年广东新经济实现增加值34736.46亿元,新经济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25.6%。2013—2023年,全省先进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年均增长7.9%、7.2%。网络购物异军突起,电子商务、移动支付、共享经济等引领世界潮流,2023年广东按卖家所在地统计的网上零售额达3.15万亿元,占全国的20.4%,稳居全国第一。
公路建设成就突出。新中国成立初期,广东交通基础设施落后,1950年广东公路通车里程仅4435公里,到1978年增加至52194公里。改革开放后,广东首创“贷款修路,收费还贷”政策,1989年广东第一条高速公路广佛高速建成通车,2004年实现地级以上市全部通高速公路,2015年实现县县通高速。截至2023年底,广东公路总里程22.34万公里,是1978年的4.3倍、1950年的50.4倍;其中高速公路里程达11481公里,连续十年居全国首位。年末民用汽车保有量3069.11万辆,增长5.9%,其中私人汽车2707.38万辆,增长6.3%。
高铁建设实现质的飞跃。1949年,广东铁路营业里程只有561公里,到1978年也仅有1003公里,出省铁路只有一条京广线年广深铁路复线投产,结束了广东没有复线月我国第一条高铁武广高铁开通,其中广东段里程313公里,铁路运输从此迈入高铁时代。2021年随着赣深高铁建成通车,广东历史性实现“市市通高铁”。2023年底,广东铁路营业总里程达5452公里,是1949年的9.7倍、1978年的5.4倍;其中200km/h以上标准高快速铁路运营里程2764公里,高铁客运量占全部铁路客运量比重88.3%。2023年完成货运量和货运周转量9633万吨和370.84亿吨公里,1952年以来年均分别增长6.2%和6.9%。
航空港口快速发展。新中国成立初期,广东仅有白云机场、湛江机场两个军民合用机场,1955年民航航线公里,改革开放后,广东加大机场建设力度,目前已经形成广州、深圳、珠海、湛江、潮汕、佛山、惠州等枢纽机场、干线机场和支线机场高效协作的民用运输机场布局。2023年,广州新白云国际机场以超6300万人次的旅客吞吐量取得全国机场“四连冠”。新中国成立初期,广东仅有港口码头泊位2个,货物吞吐量仅有31万吨。目前,已经形成“一横一网三通道”航道网,2023年底,广东内河航道里程达12266公里,居全国第二位,拥有港口码头泊位2327个,其中万吨级深水泊位401个。深圳港、广州港集装箱吞吐量居世界第5、第6位。
通信基础网络全国领先。2023年,广东电信业务总量、电信业务收入双双突破2000亿元,稳居全国首位,其中,电信业务总量2024.09亿元,占全国比重11.0%。电信业务收入2077.3亿元,占全国比重12.3%。2023年,广东固定电线万户,移动电线亿户,固定互联网宽带用户达4824.35万户,移动互联网用户1.57亿户,全省21个城市全部达到千兆城市评估基本标准,5G基站数累计超过32万座,居全国第一,94.5%以上的行政村“点亮”5G,重点场所5G通达率100%。快递取代传统邮政发展模式,2023年广东在全国快递业务量和快递业务收入排名均为第一,广州、深圳、揭阳、东莞、汕头5城上榜全国快递业务量排名前15城市。
教育事业取得巨大历史性跨越。人口受教育程度飞跃式提高,2020年全国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全省总人口中,大专及以上、高中和初中、小学受教育程度的人口分别占3岁及以上人口的16.27%、18.88%、36.76%和21.42%。义务阶段教育在校生规模已经占全国的十分之一,2023年小学在校学生数达1110.52万人,普通中学在校生699.53万人。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阶段,2023年,全省21个地市实现本科、高职院校全覆盖。目前广东已建成规模最大、支撑有力的职业教育体系,职业院校数量约占全国的1/18,在校生人数约占全国1/13,规模居全国前列。
文化事业欣欣向荣。文化产业增加值总量连续20年保持全国首位。2022年,广东文化产业增加值达6986.76亿元,按现价计算,比2018年增长20.7%。截至2023年底,广东建有博物馆277个,公共图书馆150个,分别是1952年的139倍和38倍;每万人拥有公共文化设施面积1496.06平方米,位居全国前列。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由1979年的21.7%增长到2023年的99.98%。图书出版种数由1978年的443种增加到2023年的12081种,数字出版产业初步形成。
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显著提升。1950—2023年,全省医疗机构从512个增加到6.29万个,增长121.9倍。医疗机构床位从1950年的1.1万张增加到2023年的62.9万张,增长56倍。每万人口医疗机构床位数从1950年的3.9张提高到2023年的49.5张,增长11.7倍。1950—2023年,全省卫生技术人员从3.70万人增加到97.91万人,增长达25.5倍。其中,执业(助理)医师人数从1.3万人增加到35.95万人,增长26.7倍。每万人口拥有执业(助理)医师数从1978年的9.46人提高到2023年的28.29人,增长2倍。人均预期寿命从1949年的31岁提高至2020年的79.3岁、孕产妇死亡率从1500/10万下降至2023年的8.76/10万、婴儿死亡率从200‰下降至2023年的2.14‰。
体育事业腾飞发展。公共体育设施建设成效明显。截至2023年底九游体育,全省体育场地总场地面积3.56亿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面积2.8平方米,每万人拥有体育场地数量26.82个,每万人拥有28名社会体育指导员,位居全国前列。全民健身蔚然成风,2023年全省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37.8%,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竞技体育实力增强。自1984年以来的11届奥运会,广东共有参赛运动员423人次,获得金牌41枚、银牌36枚、铜牌28枚,奖牌105枚。2024年第33届巴黎奥运会广东获得8金4银4铜,再攀高峰。体育产业规模壮大。2023年,广东体育产业增加值超2300亿元,增速约9%。
社会保障网织密兜牢。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完善,社会保障水平稳步提高。2023年,广东参加城乡基本养老保险人数8129万人,比1998年末增加7033万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3795万人,比1998年末增加3374万人;参加工伤保险人数4270万人;养老、医疗保险基本实现全覆盖。城乡低保等六项底线民生保障水平跃居全国前列。
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2023年广东空气质量连续九年全面达标,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94.8%,全省PM2.5年均浓度降至21微克/立方米,比2015年下降38.2%。地表水国考断面水质优良率达91.9%,比2015年提高15.1个百分点;劣V类国考断面全面消除。2023年,城市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率、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均达100%;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7.95平方米,比2010年增加4.66平方米。2022年,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3.9%,比2010年提高2.6个百分点;珠三角9市成为首个国家级森林城市群建设示范区,全部建成国家环保模范城市。
能源生产和消费向清洁低碳转变。清洁能源供应快速发展,2023年广东水电、核电、风电、太阳能光伏发电量共占总发电量的26.3%。2023年,广东海上风电装机容量从不到1万千瓦发展到突破1000万千瓦大关,核电、抽水蓄能、气电装机规模均居全国第一。能源消费清洁低碳加快推进。2023年,广东煤炭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由2012年的46.4%降低到27.2%。清洁能源占比大幅提高,天然气占比由 6.4% 上升到 10.9%,提高 4.5 个百分点;一次电力及其他能源占比由 20.1% 上升到 37.2%,提高 17.1 个百分点。
节能降耗工作成效显著。2023年,广东单位GDP能耗是全国平均水平的67%。万元GDP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分别降至29.5立方米、15.1立方米,分别比2020年(按可比价计算,下同)下降14.5%和21.1%,比1997年下降91.4%和95.5%。
潮起珠江再出发,奋楫扬帆正当时。75年筚路蓝缕,75年披荆斩棘,迈步新征程,广东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习对广东系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按照省委“1310”具体部署,着力激活改革、开放、创新三大动力,牢牢抓住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历史机遇,坚持“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奋力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努力创造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新的更大奇迹,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原标题:《波澜壮阔75载 奋楫扬帆谋新篇——新中国75年广东经济社会发展成就》
- 上一篇:广州体育馆已率先九游官网实体完工
- 下一篇:全省首个!在余杭开赛!九游体育